在汽車行業風云變幻的當下,雷克薩斯的國產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焦點。2025年豐田宣布將在上海金山區成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計劃于2027年投產 ,近日雷克薩斯新能源項目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已經在上海市金山區舉行,標志著雷克薩斯上海獨資工廠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作為二線豪華品牌的典型代表,雷克薩斯的這一舉措,既反映出二線豪華品牌在當下市場環境中的機遇,也凸顯了它們所面臨的重重挑戰,在傳統豪強與新勢力夾擊中,國產化成為一場關乎生存的突圍之戰。
豪華品牌國產有何利弊?
當下的汽車市場早已殺成一片紅海,豪華車賽道的廝殺更是堪稱慘烈。奔馳、寶馬、奧迪這三位一線豪華巨頭,憑借百年品牌積淀、全民皆知的市場認知度,以及覆蓋高中低端的龐大產品線,構筑起難以撼動的護城河,將豪華車市場大半江山牢牢攥在手中。而理想、蔚來、鴻蒙智行等新能源新勢力,則以智能化、電動化的鋒利刀刃,撕開傳統豪華車市場的缺口,憑借先發優勢瘋狂蠶食市場份額。
在這場強者環伺的生存戰中,二線豪華品牌的處境堪稱夾縫求生。即便是雷克薩斯這樣的老牌勁旅,即便開啟國產化試圖降低成本、貼近中國市場,想要突出重圍也無異于在鋼絲上跳探戈。一線BBA正憑借品牌霸權與龐大用戶基盤,持續擠壓二線品牌的生存空間;新勢力們則以顛覆性的技術理念和用戶運營模式,搶走了大批追求嘗鮮的年輕消費者;就連主流合資品牌與中國自主品牌,也紛紛高舉高端化大旗,試圖在豪華車市場分一杯羹,多重夾擊下,二線豪華品牌的突圍之路布滿荊棘。
與BBA相比,二線豪華品牌先天不足的品牌力差距猶如天塹。消費者購車時,潛意識里的"面子工程"往往勝過理性分析,更傾向選擇辨識度更高的品牌。更致命的是,部分二線品牌長期存在定位模糊、營銷失策的頑疾,品牌形象在市場混戰中逐漸失焦。而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技術革命浪潮中,技術創新能力成為車企生死存亡的關鍵。盡管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汽車供應鏈,但雷克薩斯想要在智能駕駛、三電技術等核心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既要突破技術壁壘,又要克服專業人才匱乏的短板,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薩斯的國產化絕非孤例,而是整個二線豪華品牌集體大逃殺的縮影——在新舊勢力的雙重絞殺下,它們必須在品牌重塑、技術轉型與成本控制之間找到微妙平衡,否則等待它們的,或許就是被市場無情淘汰的命運。
二線品牌該如何突圍?
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深度變革浪潮中,二線豪華品牌的"黃金時代"已然終結,但差異化競爭的生存空間依然存在。面對BBA構筑的品牌護城河與技術壁壘,二線豪華品牌必須擺脫路徑依賴,通過精準定位細分市場,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新能源賽道實現競爭力的戰略重構。這一轉型過程充滿挑戰,行業分化將持續加劇,部分品牌或將面臨市場出清或戰略轉型的抉擇。
2025年注定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發展的關鍵分水嶺。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雙重考驗下,未能及時完成技術迭代和產品布局的品牌,或將重蹈謳歌、英菲尼迪退出中國市場的覆轍。反之,通過整合全球化資源(如沃爾沃依托歐洲市場的深厚根基)與深化本土化創新(如奧迪與上汽的戰略合作),二線豪華品牌仍有望實現競爭力的重塑與突破。
從市場實踐來看,沃爾沃依托全新SMA超級混動平臺,推出首款搭載插電混動系統的XC70車型,憑借200公里純電續航與1200公里綜合續航的卓越性能,強勢切入4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2025年,沃爾沃計劃推出7款全新車型,全面覆蓋燃油、混動、純電三大動力領域,其中EX90和ES90兩款純電車型備受市場關注。
凱迪拉克則采取純電與高性能雙線發展策略,在推出高性能純電車型LYRIQ-V的同時,布局緊湊型純電SUVOptiq,完善新能源產品矩陣。此外,通過燃油車價格體系調整(如CT5"一口價"21.59萬起),凱迪拉克積極搶占存量市場份額。
當前,二線豪華品牌的競爭焦點集中在技術路線選擇(混動、純電或雙線并行)、價格體系重構與品牌價值重塑三大維度。然而,在智能化技術滯后、電動化轉型緩慢的雙重壓力下,二線豪華品牌的市場存續能力,最終取決于能否以用戶為中心,徹底摒棄"油改電"的產品策略,通過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實現產品體驗與品牌價值的全面提升。
百姓評車
新能源浪潮徹底改寫了豪華車的游戲規則——曾經消費者迷信的品牌Logo光環正在褪色,技術體驗與用戶價值成為衡量豪華的新標準。這場變革中,"進口即高端"的神話早已被打破,唯有手握尖端技術、構建完整生態的車企,才能在世紀洗牌中笑到最后。
雷克薩斯的國產化,不僅是這家日系豪門的背水之戰,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這一決策背后,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從"市場換技術"被動模式,向"以全產業鏈優勢反哺全球技術創新"主動模式的歷史性跨越。當國際品牌開始依賴中國供應鏈和研發能力,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終于撕掉"追隨者"的標簽,以技術賦能者的身份登上全球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