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汽車市場風云變幻中,合資品牌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前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的迅猛崛起,后有豪華品牌的價格下探擠壓,市場份額大幅縮水,曾經的輝煌似乎正在遠去。但合資品牌并未坐以待斃,它們紛紛調整戰略,在燃油車與新能源領域雙線作戰,試圖找回昔日榮光,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合資品牌正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以應對來自本土品牌和新勢力的挑戰。
大眾:概念車引領,技術融合驅動
在2025年上海車展推出了5款新車,其中3款概念車尤為引人注目。大眾安徽ID.EVO概念車,作為一款純電動全尺寸SUV,由中國團隊開發和主導,有望成為蔚來ES8、問界M9純電版本的有力競爭對手。如果其長續航版本定價在40萬元出頭,將憑借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實力在高端純電SUV市場掀起波瀾。上汽大眾ID.ERA概念車具備7座布局,采用EA211作為增程器,純電續航超300公里,滿油滿電狀態下超1000公里 ,有望憑借長續航和大空間在增程式SUV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一汽-大眾ID.AURA概念車提供高階智駕輔助,融合了中國專屬的CMP平臺和小鵬技術能力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將AI作為核心賣點,直面國產新能源轎車的競爭。除了概念車,2025年第四季度即將上市的PHEV同樣備受關注,其采用上汽集團的DMH插電混動并按大眾標準升級,成本控制能力優勢明顯,若能在價格和配置上與比亞迪的同級車型看齊,必將在插電混動中級車市場引發激烈競爭。
豐田:RCE體制賦能,新車持續發力
豐田在中國建立的RCE(Regional-Chief Engineer)體制已初見成效。廣汽豐田鉑智3X上市后表現驚艷,指導價區間10.98 - 15.98萬元,權益價10.48 - 15.48萬元,520公里續航版本起售價12.98萬元,帶有激光雷達并支持城區NOA輔助駕駛的版本起售價為14.98萬元,直接對比亞迪宋PLUS EV形成價格優勢,上市1小時大定破萬。
下半年豐田將繼續憑借RCE體制推出鉑智7、下一代卡羅拉等車型。鉑智7有望延續鉑智3X的定價策略,5米車長、3米軸距、20萬元左右價格,還將搭載華為鴻蒙座艙,預計會對小鵬P7+等車型造成沖擊。
日產:N7成功破局,華為合作再添變數
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之際,東風日產以全新旗艦轎車N7強勢入局。自上市以來,這款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的車型憑借越級產品力迅速引爆市場,僅用極短時間便實現大定訂單破萬,成功在11.99-14.99萬元價格區間樹立價值標桿。其2915mm的超長軸距不僅為用戶帶來奢適駕乘空間,更憑借精準的定價策略,在細分市場開辟出獨特競爭賽道,有效分流了小鵬MONA M03等同級熱門車型的潛在客群。
面對激烈的市場角逐,東風日產展現出強大的戰略雄心。2025年品牌規劃劍指高端市場,計劃推出至少兩款年銷量破10萬的明星車型,持續完善新能源產品矩陣。值得關注的是,東風日產與華為的深度戰略合作項目即將落地,雙方將整合日產全球領先的制造工藝與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打造兼具國際品質與智能科技的全新車型,有望在智能駕駛、車機互聯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為品牌注入強勁的智能化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略地位
別克:6款“至境”車型,劍指高端市場
別克正式發布重磅產品規劃:未來12個月內,品牌將密集推出6款"至境"系列車型,劍指高端新能源市場。作為別克品牌向上戰略的核心布局,該系列車型不僅搭載行業首發的6C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實現充電10分鐘補能350公里的高效補能體驗,更在智能座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最高支持8屏聯動交互,并配備50寸超大尺寸HUD抬頭顯示系統,全方位刷新用戶智能出行體驗。
值得關注的是別克在產品定價策略上展現出精準的市場洞察力。以近期上市的別克GL8陸尚為例,24.99-28.99萬元的指導價,成功與競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未來SUV、MPV、轎車全品類完成新能源化轉型,別克有望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創新的產品體驗,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體系,在高端新能源賽道占據重要市場地位。
北京現代:首款純電登場,構建電車生態
北京現代在2025年以 “真質萬里行” 系列活動強化品質形象,從本土化制造到全球化輸出,實現從 “市場守成者” 向 “技術領航者” 的蛻變。2025年下半年,北京現代首款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將正式上市,同步構建包括購買、充電、售后管理在內的電車銷售、服務生態系統。
在新能源賽道進入淘汰賽的殘酷競爭格局下,北京現代手握股東雙方80億元"救命錢"的戰略增資,背靠1200萬存量用戶構筑的龐大信任壁壘,這既是其破局的底氣,也是不容有失的重壓。當多數車企還在續航虛標、技術堆砌的泥潭中掙扎時,北京現代錨定"真續航、真技術、真安全"的產品理念,劍指新能源市場核心痛點,此舉無異于向行業投下一枚"技術革命宣言彈"——這不僅是對用戶需求的精準狙擊,更是對行業亂象的強勢宣戰。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轉型攻堅戰中,北京現代能否憑借硬核技術實力撕開市場缺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勝勢,或將成為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逆襲的關鍵樣本。
2025年下半場的汽車市場,正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大象轉身"戲碼。當新能源賽道從藍海殺成紅海,曾經在燃油車時代構筑起護城河的合資巨頭們終于放下身段,大眾、豐田、日產、別克、北京現代等傳統豪強紛紛亮出底牌——這些昔日的行業霸主不再滿足于隔岸觀火,而是憑借百年技術積淀、本土化研發的深度滲透,以及極具殺傷力的價格屠夫策略,對新勢力陣營發起了全面圍剿,激戰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