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汽車工業協會扔出一份大型企業要在60天內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文件之前,我見過一個給車企當供應商的朋友,給甲方發的催款微信。
大意是說,他們正在為這個甲方新的項目大量墊資,想問甲方能不能先把已經拖欠十個月的、上一個項目的費用結算下。而這倆項目,也都并不怎么掙錢。
如果咱普通人收到這條消息,就算還不能給付錢,高低也會回一句:“我去跟內部反饋下,一起想想辦法。”
然而,他的甲方給出的回復是,“我們的規矩你還不知道?不能墊資做什么項目?”
雖然我知道微信顯示的字是一邊兒大,可我當時真的覺得“我的規矩”這幾個字看上去特別大,天空那么大的感覺。
今年年初,鐘睒睒炮轟電商經濟是“經濟絞肉機”,說全國的農民兄弟及整個傳統產業都在給互聯網平臺打工。
這些絞肉機為什么能絞肉呢?因為它們也制定了“我們的規矩”。
只需要把時間往前推20年,2006年,一部名叫《喬家大院》的商戰劇熱播,用45集拿下了8.01%的平均收視率,在這部劇里,晉商的代表,“在中堂”喬致庸常告誡兒孫的是——“經商之道首重信,次講義,第三才是利。”
這是多數人內心認可的底層商業規矩。那會兒做生意的人,哪怕內心再貪婪狡詐,演都要朝著這個人設方向去演。
什么叫時代變了?就是大家內心認可的劇本變了。“我的規矩就是把你當血包”這事兒,就這么水靈靈地擺在明面上,甚至可以寫進協議里,帶動著千億、萬億的產業鏈狂飆。
“在中堂”的敘事已經不流行了,江湖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商業劇本,它叫《血包使用指南》。
2
當一家公司,有能力制定“我的規矩”時,是否就一定會抄起桌子上,那本《血包使用指南》?
或者說,如果我不抄起這本《血包使用指南》,但是競爭對手用了,導致該占的便宜我沒占,該用的資源我沒用,這場仗我是不是就一定會輸?
今年2月,一家名叫鉑力特的金屬3D打印企業股價高歌猛進,短短兩個月時間,漲幅一度超過200%,這讓它迅速成為了投資市場的焦點。
外界更好奇的是,一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是怎么迎來潑天富貴的?
原來,作為OPPO的合作方,鉑力特得到OPPO仿真制造的技術分享,開創性地把3D打印鈦合金應用于折疊屏鉸鏈核心組件,把OPPO旗艦折疊機Find N5做到了8.93mm的不可思議的“薄”度——這款手機2月面市,很快賣到脫銷。在這之后,鉑力特的工藝也得到飛升,商業價值也隨之上漲。
不抄起《血包使用指南》是不是一定會輸?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樸素點說,這是一個“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故事。這劇情放在現代商業社會或許少見,但在OPPO的發展史上多不勝數,有些人甚至覺得“這很OPPO”。
這是寫在OPPO,或者說步步高系公司里的基因沖動。當初段永平離開小霸王創立步步高時,驅動力就是主張員工持股的股改方案屢次被否,“現有的體系不支持分享利益,就出來自己干”。
2025年,OPPO的而立之年。在風云變化、紅海求生的手機江湖,這家公司能夠順利穿越三十年,甚至每一次轉身都能比上一次更好,也都是因為“分享利益”的經營法則從未被忘記。
在供應商叫苦的當下,有一個年代有些遙遠的商業舊聞——
2012年,OPPO曾經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整個行業正面臨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節點,導致很多產品配件需要迭代更換,上游大量訂單不得不砍掉。大量二三線品牌的做法是不提貨也不給錢,盡可能把壓力留給上游供應商。而OPPO卻找供應商,表示貨不要了,但貨款照常支付。
不把供應鏈當血包的OPPO并沒有倒下,反而積累下足夠多的經驗,能在每個行業巨變的節點做出合理調整,穩當地穿過每一個產業變革的周期。
早有耳聞OPPO的賬期是“業界良心”,當各家公司給出60天賬期承諾的新聞掛上熱搜的那幾天,我查了一下,OPPO給供應商的付款賬期,一直都是60天,有些品類甚至能到30天或者45天。
與此同時,OPPO還不斷通過現代化管理來提升效率、提高生產力,并且無償把自己的精益生產體系分享給合作伙伴,讓上下游小伙伴都能穩穩當當地往前再走一點——前文提到的鉑力特,就是這種分享機制的其中一個受益者。
這種商業生態下,OPPO跟上下游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有事一起扛,有錢一起賺。
比如,2016年前后,OPPO R系列熱銷,整個生產鏈需要提升產能滿足市場旺盛需求,它的合作伙伴也立馬跟進加大投入,不僅把產品制造出來,還做到了保質保量的交付。其實對工廠來說,這種“OPPO有需要就立馬響應”的做法存在一定經營風險,而讓它們義無反顧支持OPPO的底氣是——“陳明永肯定不會讓大家吃虧”。
走到今天,OPPO一些核心的代理商、經銷商、供應商,都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這在其他公司、其他行業并不多見。雙向奔赴,這怎么不算商業世界的一種浪漫。
放眼現代商業社會,很多企業都未必能活到三十年,而OPPO和很多供應鏈合作伙伴,從90年代就已開始一路同行。這或許就是《陶朱公商經十八法》里所說,“于己有利而于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3
企業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經做過一個比喻,大致意思是,宇宙之間吹著一股“他力之風”。能夠推動一切事物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一味強調“我”,用“利己之心”的揚帆會有孔洞,風從其中穿過,風帆升得再高,航船也不會潛行。如果用“利他之心”揚帆,就能保守他力之風的恩惠,在茫茫大海破浪前行、一帆風順。
OPPO的成功,就常被人歸結于利他主義。
在公開采訪里,OPPO CEO陳明永經常提到,自己的經營理念受段永平影響頗多,“最重要的是本分價值觀,屬于文化層面。”
段永平在許多場合講解過什么是本分,我印象最深的有兩次,其中一次,段永平說,做好自己的事兒,能伸手切別人蛋糕的時候也不惦記那一刀。
那些龐大的“行業絞肉機”式商業平臺的命門,可能也在本分二字。無論多大多小的商業體,一旦占到過不本分的便宜,就會在這種模式中循環不已,很難再回到本分的軌跡。
還有一次,段永平說的“本分第一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里,有借有還就是本分,再借不難是功利。當你不再想著“再借不難”時,你就真的“本分”了。
細想下,一家公司如果真的在決策中參透了自己的“本分”,在商業結果上,一定是“利他”的。
廣東生意人常說一句話,叫“有生意齊齊做,有錢齊齊揾”。20世紀90年代,段永平帶領步步高在東莞長安鎮扎根,后來成功孵化OPPO、vivo兩大智能手機巨頭,帶動上下游超過千家配套企業聚集。后來,越來越多公司、企業在此落地生根,長安鎮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目前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五金模具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形成了“雙鏈并進”的產業格局。
這一切都指向了,在互利互惠、合作利他的價值觀下,整個行業方能實現正和博弈,踏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生機,一定在生機勃勃里。而利他,是一家公司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