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健出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下稱“榮耀”)CEO一職160天后,證監會官網披露榮耀已獲上市輔導備案,邁出了A股IPO的關鍵一步。若能成功IPO,榮耀有望成為A股市場上首家以AI終端生態為核心定位的企業。
不過,對當下的榮耀來說,這不過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其背后主營業務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在激烈的競爭中掉出前五。熱火朝天的“國補”紅利,榮耀似乎并未嘗到甜頭。新官李健上任后,管理層歷經動蕩,走馬換將。
此番依靠“AI”轉型故事,能否助榮耀拔高估值、叩開資本市場大門,暫未可知。
1
主業手機跌出前五,淪為Others
在一個月前,榮耀400系列的發布會上,李健在現場直言,“榮耀沒死,而是重生了。”
但事實上,榮耀主業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在一年時間里直接從第一名降至第五名外。2024年一季度,市研機構IDC披露的數據顯示,榮耀以17.1%的市場份額超過了華為、OPPO、vivo和蘋果,成為該季度的“銷冠”,風頭無兩。
這一季度,榮耀的成功,核心歸功于其已把大折疊(橫折)手機的價格打到6000元以下,且試圖通過生成式AI打造差異化的高端體驗。
不過,在2024年四季度,榮耀市場份額跌至13.7%,和OPPO并列第五。蘋果重回榜首,vivo、華為和小米分列二至四名。在前五名中,榮耀的同比跌幅最大,為14.9%。作為對比,華為和小米分別同比增長22.8%和28.4%。
整個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5.6%。行業在復蘇,只有榮耀在滑落,在挨揍。
及至2025年一季度,榮耀更是掉出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排名。“守門員”蘋果的市場份額為13.7%。也就是說,榮耀的市場份額已經跌至13.7%以下。和2024年四季度環比來看,仍在持續下滑中。
對于2024年后半年、2025年一季度榮耀市場份額的下滑,一位通訊經銷商告訴「數智研究社」,“國補正在加速手機市場的分化,線上渠道蘋果最受歡迎,線下店里很多主推的則是華為,主推榮耀的比較少。”
國補的威力不可忽視。電商平臺京東是最大獲益方,其競爭對手則因國補失勢,交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財報。
除了國補等外因外,榮耀為了狙擊OPPO、vivo和華為,不斷推出新品,試圖以“機海”戰略重新攻占用戶心智。僅在2024年四季度,榮耀便推出X60系列、300系列、Magic7系列機型。但是接連的新品,對渠道、庫存和資金周轉都形成了較大的壓力,壓力之下,渠道、經銷商很容易“失焦”,機海戰術最終失敗。
2
管理層動蕩調整,走馬換將
2025年1月17日,榮耀官宣CEO趙明離職的消息。
不過,在官宣趙明離職前,榮耀卻整了個幺蛾子。對于趙明離職,最開始傳出是謠言,接著說離職是因為身體原因,最后坦白說是個人原因。這樣來回辟謠的方式,也在消耗外界對榮耀的信任。
趙明是榮耀的靈魂人物,從2015年接棒負責榮耀品牌,將榮耀從3%的市場占有率的邊緣拉了回來。2020年,榮耀從華為獨立一直擔任新榮耀的CEO,2024年初榮耀以17.1%的市場份額短暫登頂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的榜首。不過2024年底,榮耀的市占率直接跌至第五。
在榮耀完成股改、上市關鍵節點上,榮耀交出2024年不佳的業績表現,讓趙明及其管理層沒能再得到股東們的認可。毫無疑問,業績表現會直接影響上市進程和估值空間。
趙明離職,有“華為悍將”之稱的李健接棒。
在趙明離職之前,榮耀董事長萬飚便已經在2023年11月離職了,繼任者是具有深圳國資背景的吳暉。吳暉接棒后宣布了榮耀IPO上市的消息。毫無疑問,吳暉上位,就是奔著推動榮耀上市進程來的。
趙明離職后,榮耀營銷體系的核心人物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等多位高管陸續辭職。
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之后,擺在榮耀面前的將是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一來,要持續推進榮耀IPO上市進程,二來要“力挽狂瀾”,重振榮耀手機市場占有率和銷量。
目前看,榮耀IPO上市進程已進入上市輔導期,邁出關鍵一步。同時,榮耀銷售與服務總裁王班也公開喊出,“希望今年年底能夠重返國內前三”的口號。勇氣可嘉,但從第六到前三,要在僅剩的三個季度里沖刺完成,難度不小。
如果年內榮耀銷量、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李健治下的榮耀又將陷入業績不佳,進而影響IPO估值和進程的死循環之中。
3
AI“轉型”拔估值
從2025年3月2日,榮耀發布榮耀阿爾法戰略后,榮耀的定位便從“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提供商”變更為“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
在當日,榮耀推出首創基于GUI(圖形用戶界面)的AI agent、全球首個全生態文件共享技術、AI換臉檢測技術等。同時,榮耀還發布了AI PC、AI平板、智能手表和AI耳機四大硬件。
當天,李健還公開宣布未來五年將投資100億美元,與全球合作伙伴構建出一個開放、共創和價值共享的AI終端生態體系的美好預言。
“阿爾法戰略”公布后,榮耀將AI相關的研發工作設置為一級研發部門,組建成立AI新產業部門。同時榮耀新設立產業孵化部,下設具身智能實驗室、交互安全實驗室等,公開推出諸多崗位招聘信息。
一系列“轉型”動作背后,是榮耀拔估值、沖擊IPO、回饋國資股東們的戰略思考。
在2024年底,趙明離職前,榮耀估值為2000億元。而財新曾報道華為與榮耀在2020年分家時交易金額在2600億元左右。四年間,榮耀的估值縮水了20%以上。
在“所有行業都可以用AI再做一遍”,是家企業都在“AII in AI”的當下,榮耀試圖通過“阿爾法戰略”,靠發布幾款AI硬件,以及未來100億美元投入“預期”就宣布轉型,進而拔估值,順利沖擊IPO。思路可能沒錯,但在AI技術一日千里之際,市場也在逐漸對AI祛魅,意欲借AI轉型故事拔高估值,好不好使,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