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就要自己裝修了,所以這期視頻我既是經驗的分享,也是一個我作為家電數碼博主,對于智能家居選擇的一些心得。 我發現大多數朋友只有機會接觸到一個智能家居的品牌,而且智能家居往往需要生態里的家電一起來去配合,而很多講智能家居的博主很少,講家電的博主又很少去聊整體的智能家居本身的協議跟方案還有體驗,這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鴻溝。

所以這期是我裝修系列關于智能家居的第一期,我的觀點非常暴論,智能家居,我只考慮這種整合了傳感器和各種供應鏈的,做手機的品牌,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去做一個系統性的選購指南,我們先從華為的智能家居開始,那華為在智能家居這件事情上跟其他智能家居品牌的區別是什么?以及在家電的布局上,華為目前有哪些單品是真的值得買的?
智能家居 應該幫我們做什么
智能家居其實很像一座圍城,一大堆人買之后認為沒有多大用,那另一堆的人又源源不斷地往里擠,這一方面因為廠家的方案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講清楚。另一方面還有源源不斷的博主在不斷地種草,我覺得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對于智能家居的定義不夠清晰。
如果我們把智能家居的需求比作一個金字塔,那么最基礎的智能家居其實就類似于電器加了一個聯網開關。市面上基本所有的廠商都能做到這種最簡單的功能。你別看似簡單,它其實考驗的是一個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的性能,其實就是方案的穩定性。這一條在現階段基本就可以殺死比賽了。

過去可能我不這么認為,但是在我自己家里邊裝了這么多智能家居的方案,以及我們的公司搞了上百個藍牙的射燈之后,剛開始大家用得很開心,但是幾年過去有一半都已經連不上網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會回歸到傳統的開關里邊。哪怕大家去翻互聯網上很多智能家居博主評論區,第一次斷聯的,可能還會手動連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很難有那種維護它的欲望了。所以新辦公區,我們自己老老實實又回到了原來的有線方案。典型的進來了的想出去,對不對?
那華為鴻蒙智家的大家電和照明這些底層設備用的就是 PLC 電力線的方案,唯一的缺點就是貴,但是這種真實的物理走線,從原理層面它就不會斷聯,除非你斷電,只有保證了燈具、傳感器這些高頻控制單元的穩定性,智能家居的體驗才有一個起碼的個保證,哪怕是周邊的一些設備,華為鴻蒙智家可能走的是星閃,也就是他們自己去重新定義的一套更高帶寬跟更高穩定性的協議,相比 Wifi 和藍牙mesh芯片也更不容易出問題。應該說這個部分是華為本身通訊能力在智能家居的一次擴展。

但真要看智能家居是否好用,關鍵還是要看硬件生態到底全不全。那在這點上,手機廠商肯定比家電廠商這種方案廠商要做得更好。小米咱們就不用提了,華為鴻蒙智家目前覆蓋的生態品牌 也超過超過2k多個,基本每個品類都能買到支持鴻蒙的家電了。

而進階的智能家居其實就是在第一層穩定的基礎之上,像手機的快捷指令一樣去完成一些自動化。
比如溫度高了關空調,出門之后聯動什么燈、電器、窗簾之類等等的功能。但是這個環節本質上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動化,設定一個動作激活一個智能家居的行為。比如說語音,我要洗澡了,它就知道該切到洗浴模式,打開熱水器了,能實現水龍頭的零冷水。

那只有智能家居品牌在自動化這方面做得好,才有可能節約我們的手動,對不對?
但恰恰就是這個階段,各個平臺是差異最大的一個地方。 因為自動化難的并不是去手動設置,而是由誰來設置,因為誰來設置決定了誰來維護,這個就涉及到智能家居里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前裝跟后裝了。
前裝后裝 兩種智能家居有什么區別
最好的智能家居一定是前裝,因為裝的人才有能力去做好維護。 提前幫你把這些情景模式給設置好,這就要求智能廠家在線下的門店足夠多。客觀來說,這一點線下門店越多,就會越有渠道上的優勢。而在手機品牌里,華為鴻蒙智家也正在發力,全國已經有了300多家門店了。

我們也來到了深圳的鴻蒙智家線下店,來實地看看華為鴻蒙智家的智能聯動到底怎么樣。
前后裝的區別主要看你的房子處在怎么樣的裝修階段。前裝的優勢就是可以提前布局,有專門的工程師過來替你折騰,幫你把很多情景跟模式全部設置好,基本拎包入住就是個不錯的智能家居的狀態了。
華為鴻蒙智家這幾年在布局的方案主要是什么呢?穩定性比較好的 PLC 的電力線以及內嵌在弱電箱里的智能主機,只要家里邊還有電,全屋的智能設備就全部在網。那相比于目前這種前裝,后裝可能是大多數家庭能體驗到的一種智能家居的方式,不過和其它家不太一樣的點,在于華為鴻蒙智家同樣也有和前裝一樣的服務人員和工程師上門。

而且華為鴻蒙智家的智慧屏、路由器,還有一些傳感器,還有很多核心部件 也都支持星閃連接,再搭配上遙控大師和智能插座,也能組一套穩定性比較高的后裝方案。同時他們官方也出了一個 24 小時幫你去快速改造這個智能家居的方案。只要聯系。他們也可以出一套完整的費用和具體的明細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