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開啟三年“番禺行動”,通過四大改革舉措,五大保障,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這是總部“搬家”番禺之后,廣汽首度對外發布具體的改革舉措。那么,為什么廣汽要“搬家”番禺?如何理解廣汽這一輪改革?未來廣汽發展路徑又將是什么樣?
在某種程度上,這次“番禺行動”重要程度不亞于19年前的“長隆會議”,之前是要解決上不上自主品牌的關鍵問題,現在是要破局自主品牌如何高質量走下去的難題。
“吃改革飯、走改革路”,一直是廣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如今,面臨顛覆性的市場格局,廣汽主動求變,積極謀變,正是為了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將更多資源投向一線,全面贏得新一輪市場競爭。
為何“變”?
根據乘聯會數據,10月份,在我國終端汽車零售占比中,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5.8%。這是今年7月起,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連續4個月超過60%,并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將時間維度拉長進行對比,過去四年間,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滲透率的提升,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市場份額上做了一個位置“對調”。
市場格局的激烈變化,給廣汽帶來了巨大挑戰。在現有業務中,廣汽旗下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業務占比恰恰與整體市場“相反”。
對于當前面臨的市場挑戰,廣汽管理層并不避諱,即合資品牌受整體市場影響,發展面臨瓶頸;自主品牌業務需要進一步優化。
為了更好地激發自主品牌的潛能,10月25日,廣汽發布公告提出了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并同步實施相關組織機構改革,建立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和組織體系,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在汽車市場穩步發展時期,我們對自主品牌采取的是戰略管控模式,給予他們更多空間和自由,這也激發了更多發展可能性。如今汽車市場進入跳躍式發展階段,我們需要的是整合資源集中發力,才能直擊發展要害,實現發展效益最大化。”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便對南方+記者表示。
變則通、通則達,面對新一輪科技變革與產業革命,在汽車市場格局重塑的關鍵期,聚攏資源、因地制宜、重點破局,也是國內外大型汽車集團應對之策。
怎么改?
“我們從穿西裝改為穿工裝。”
在廣汽番禺總部,曾慶洪見到記者第一句便自我打趣。
這句調侃,透露出廣汽這輪改革的宗旨,將資源全部投向一線,讓聽到炮火的人來決策。
在“番禺行動”具體舉措中,廣汽明確提出了希望在保持品質、安全、用戶滿意度行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實現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改革舉措,同時通過構建一體化組織保障、產品開發流程保障、市場化體制保障、高水平人才保障、充裕的資金保障五大保障,再造一個新廣汽。
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廣汽將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暢通從產品定義、開發到上市的全流程,打造爆款車型。換句話說,未來的產品研發,廣汽將從消費者需求開始,進行“產品定義—產品開發—產品上市”全流程統管,在組織架構和產品流程上做好全面引入。
“11月2日,集團總部從市區搬到了番禺,同時還成立了三個新的部門,”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對記者解釋道,首先是產品本部,產品本部是這次改革的核心所在;第二是財務部,必須抓住財務的“牛鼻子”;第三是采購部,旨在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而這三方面的改革共同構成了本輪轉型的核心。
如何理解這一系列舉措?
簡單地說,廣汽圍繞著“產品”這個關鍵因子,全面理順了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廣汽研究院的“鐵三角”關系,重塑產品研發流程,全力打造爆款,并通過全新機制進行系統性支撐,充分發揮現有技術優勢、制造優勢,最終實現市場破局。
未來會如何?
其實,翻開廣汽發展歷程,能清晰地發現,過去27年的持續向上,關鍵就是改革不止。
目前,廣汽已經在二級企業里全面實施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2022年全面推進廣汽埃安的混改,引進戰投,實施員工持股,已完成A輪投資;并成功孵化了像如祺出行、巨灣技研和星河智聯等獨角獸企業。
“廣汽集團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這些年我們不斷通過兼并重組、創新改革來實現自我突破。接下來還將二次混改建立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力量,全力促成新一輪增長。”曾慶洪表示。
按照廣汽發布的最新目標,要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