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堅定的中國樂觀派”,11月13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出現在位于北京亦莊的北京奔馳工廠里。當談及當下汽車產業在可持續發展上遇到的挑戰時,他表示,無論對中國經濟還是奔馳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前景,他都持樂觀預期,奔馳對于繼續投資中國沒有任何的疑慮。
當天與唐仕凱一起出現在北京奔馳工廠的還有政府代表、企業高層、專家學者等超過120位各界嘉賓,奔馳在此舉辦第12屆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會,并發布了《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藍皮書2023-2024》。同時宣布了兩項與節能減碳相關的項目,分別是與江蘇華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華友能源)在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福建奔馳)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項目,以及啟動北京奔馳光伏擴建項目。
梅賽德斯-奔馳舉辦第12屆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會
據悉,作為奔馳汽車最大的生產基地,北京奔馳在兩年前已經實現碳達峰。擴大綠電使用比例是北京奔馳的重要目標,目前北京奔馳已擁有奔馳全球生產網絡中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之一,太陽能光伏覆蓋屋頂的面積相當約30個足球場。預計到2025年初,北京奔馳20%的電力將實現由光伏提供。
“‘可持續發展’這場馬拉松,需要堅定的承諾,長期的投資。”唐仕凱直言,在汽車業競爭激烈的當下,并非所有車企都能有意愿和能力對汽車生態體系的節能環保進行投資。但對奔馳來說,這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戰略方向。按照奔馳在2019年啟動的“2039愿景”路線圖,奔馳將在2039年前實現全價值鏈新車產品凈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中國是實現這一承諾的重要保證。
奔馳同時進行重金投入的還有在中國的新一代產品布局,這是奔馳在華可持續發展的主線。2025年,北京奔馳將投產奔馳最新平臺:MMA平臺的車型。這是奔馳和合作伙伴總計高達140億投資的一部分。
信心勝于一切。唐仕凱高調傳遞出的對中國的信心,也是對可持續商業模式將成為競爭決勝因素的信心。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種長期主義的投資效果將逐漸顯現。
打造汽車減排“燈塔”工程
“對我們而言,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氣候和環境,更在于構建可持續商業戰略的方方面面——從生產運營到員工關系,再到合作伙伴。”唐仕凱表示,可持續已經形成一種不斷演進的復雜的商業模式,對這一模式的創新決定著汽車工業的未來。
“總有一天,人們會因為一家企業的綠色‘含量’高而去購買它們的商品。”唐仕凱說。這也是可持續戰略所蘊含的機遇所在。奔馳堅信自己會成為綠色移動產品的第一選擇。
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睿凱(Jörg Bartels)
在11月13日的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中,奔馳展示了推進“2039愿景”的最近進展。作為實現該愿景的關鍵支柱,北京奔馳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創新低碳技術等手段,繼續提升了生產端的減排降碳。除了持續擴大光伏發電覆蓋率,北京奔馳還通過購買綠電來降低生產環節的能耗。2023年,北京奔馳簽約綠電2億度,占北京市綠電消納的20%;2024年,北京奔馳將至少采購了3億度綠色電力。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睿凱(Jörg Bartels)稱,北京奔馳正在努力成為生產領域脫碳的“燈塔”工程。
更多智能技術正在北京奔馳的減碳戰略中得到應用。其中,“零碳技術實驗室”采用數字孿生技術精準模擬并優化能源的供應、轉換和消耗流程,并通過智能算法預測能源需求。這一創新打造了多方共贏的可持續實踐模板。此外,在物流領域,北京奔馳攜手清華大學合作開發了碳中和管理平臺,用于精確追蹤和分析碳排放數據,以數據驅動方式優化各區域的物流效率。北京奔馳還啟動了一項試點項目,測試氫能卡車用于短途運輸,從而降低運輸過程的碳排放。
作為奔馳在中國的商務車合資企業,福建奔馳也已成為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綠電的企業之一。目前,福建奔馳的電力需求有30%來自自身的光伏發電,70%來自綠電采購,已經實現100%的可再生電力使用。
“對于任何車企來說,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意味著車企需要在整個價值鏈環節,同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轉型。”唐仕凱坦言,這也是在汽車產業推行可持續戰略的最大挑戰所在。為此,奔馳一直在和供應商合作,共同推動綠色發展模式。到今年6月,幾乎所有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供應商都已經簽署了凈零排放的承諾協議。他透露,“對于實實在在采取減少碳排放措施的供應商,我們甚至愿意在采購其產品時支付更多”。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電池生命周期管理
與華友能源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項目,是奔馳今年在中國的另一個事關可持續戰略的重點投資。就在奔馳舉行可持續發展對話會的第二天,中國在2024年生產的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這一規模量級意味著,如何對數量龐大的動力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課題。
為推動電池脫碳,奔馳在今年10月與華友能源共同在福建奔馳啟動了集光、儲、充于一體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項目,將退役電池改造成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這是2023年奔馳攜手寧德時代等中國合作伙伴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合作后,在循環經濟領域的又一里程碑。
梅賽德斯-奔馳與華友能源合作在福建奔馳展開“光儲充”一體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項目,加速實現動力電池閉環管理
據悉,截至2024年6月,奔馳已經回收了430噸廢舊電池包和模組電芯。此外,奔馳中國研發團隊將分析動力電池在梯次利用過程中的電壓、溫度等關鍵數據,并將結果與德國研發團隊分享,為動力電池的技術研發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
今年是奔馳“2039愿景”走過第一個五年的標記點,作為傳統項目的奔馳“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也已迎來了第12屆。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誠信經營、法律事務及可持續發展的白韻格(Renata Jungo Brüngger)在對話會上強調,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課題,已成為奔馳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密切關注的議題。而只有長期專注,并以務實的態度與全球各利益相關方保持對話合作,才能在經濟上保持成功。
迎電動化本土高潮
在奔馳的戰略路線圖中,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氣候和環境,更在于構建可持續商業戰略的方方面面,包括從生產運營到研發管理,從合作伙伴和電動化產品的布局。
2024年9月,奔馳宣布將與合作伙伴聯手,實施新一輪總計140億的產品投資,這成為其堅持在華可持續發展姿態的有力證明。唐仕凱在11月13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解釋了這140億的投向:“這140億的投資主要投向三個產品:首先是明年發布的純電長軸距CLA車型,也是首款基于模塊化架構MMA平臺的產品;第二個是將在福建奔馳生產的純電MPV產品;第三個即長軸距中國版GLE燃油車。此外,還包括對工廠、研發部分的投資。”
全球首款豪華純電硬派越野車——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G級越野車將于廣州車展上市
顯然,2025年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轉型將進入爆發期,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奔馳最新的電動車平臺MMA平臺將在北京奔馳投產。首款車型是專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車型。11月15日,這款車和純電G級越野車一起在廣州車展奔馳展臺亮相,成為代表豪華車品牌電動化轉型的焦點產品。
MMA平臺的最新科技可以從CLA級概念車一見端倪。在唐仕凱看來,全新純電長軸距CLA的戰略意義在于:這是奔馳下一代產品的開端,也是首款搭載完全自主開發的全新MB.OS的車型。奔馳自研的全新一代MB.OS人車交互系統被定義為下一代奔馳產品的神經中樞,新增了諸多中國客戶鐘愛的功能。而且,該車型在很多方面都將達到新高度,其擁有12千瓦時/百公里的能效表現,可以成就電動時代的“1升油汽車”。此外,該車的語音交互模塊也將做到同級最優。唐仕凱對這款新生代豪華電動車型在明年問世后的市場表現非常有信心。
此外,未來福建奔馳將國產基于VAN.EA平臺的全新純電MPV。2024年6月福建奔馳二期項目順利奠基,為VAN.EA平臺車型落地福州拉開了序幕。
由于要兼顧全球化和中國這一特殊市場的本土化需求,豪華品牌在電動智能化上的轉型并不輕松。奔馳清楚地意識到,只有在所有環節上都實現“在中國為中國”,才能實現在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升級清晰地顯現在研發的本土化上。目前,奔馳已經實現在北京和上海雙引擎的研發布局,超過2000人的研發團隊和一線軟硬件供應商在為奔馳在華智能電動轉型做技術支持。從明年開始,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L2++智能輔助駕駛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都將在奔馳新一代產品上陸續搭載。
奔馳與華晨寶馬合資充電站概念圖
此外,奔馳與華晨寶馬共同成立的充電合資公司——北京逸安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成就一段豪車品牌聯手的佳話,也將在市場端顯現品牌強強聯手的效應。按計劃,該公司到2026年將在中國國內建立至少1000座具備先進技術的充電站,配備7000個高功率充電樁,并優先采購可再生能源,確保提供可持續、環保的充電體驗。
唐仕凱特別強調,產品層面的節能減排不僅僅聚焦在整車的電動化上。材料層面的環保不可忽視,奔馳致力于至2030年將乘用車中二次利用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至平均40%。為此,中國研發團隊一直在進行可持續材料的研發,例如通過使用廢棄食用油和其他生物質殘余物,成功開發了用于空調通風口的生物基材料,與傳統塑料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約62%。
“德國同事總是問我,目前要在中國的競爭中取勝是不是很難,挑戰很大”。唐仕凱說,與此前相比競爭確實在加劇,但機遇和潛力同樣很大。他相信中國的高端消費信心會隨著財富效應逐漸恢復和增長,而奔馳要做的是擁有足夠耐心,持續投入,保持“讓人向往”的品牌品質,而這些將保證奔馳在中國可持續發展賽道上繼續領先。